来源:雪球App,作者: 市值在线,(https://xueqiu.com/1376635585/319803073)
2024年4月,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强监管防范风险推动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本次出台的意见共9个部分,是资本市场第三个“国九条”, “新国九条”新增了包括规范类、违法类等多个方面的退市情形,加强退市监管执法力度。
同月,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金融工作会议以及《国务院关于加强监管防范风险推动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精神,进一步深化退市制度改革,实现进退有序、及时出清的格局,证监会指定并发布《关于严格执行退市制度的意见》(以下简称《退市意见》),通过更严格退市标准,加大对“僵尸空壳”和“害群之马”出清力度,削减“壳”资源价值,拓宽多元退出渠道,加强退市公司投资者保护。退市标准方面,《退市意见》主要优化完善了重大违法强制退市、财务类退市、交易类退市、规范类退市等四类退市指标,也被称为“史上最严退市新规”。
具体来看,重大违法强制退市方面,调低财务造假触发退市的年限、金额和比例,凡是行政处罚认定财务造假的,无论金额大小,均需被实施ST,同时造假金额比例年限达到一定程度的,将被强制退市。在交易类退市方面,将主板3亿元市值退市指标提升至5亿元;财务类退市方面,将沪深主板公司财务类退市指标由“净利润或扣非净利润为负+营业收入低于1亿元”改为“利润总额、净利润或扣非净利润为负+营业收入低于3亿元”;规范类退市方面则新增了“控股股东资金占用退市情形”、“内控非标审计意见退市情形”及“控制权无序争夺退市情形”。
种种迹象均表明,监管层正在持续着力优化资本市场生态、保护投资者权益、提升市场投资价值与稳定性,从而推动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那么值此“严打”之年,又有多少上市公司倒在了2024年?
退市公司概况、
2024年A股退市公司较2023年有所增加,共52家上市公司摘牌,退市公司市值约为438.37亿元。从退市公司上市板块不同来看,深交所主板退市公司30家,市值规模约为239.58亿元,创业板退市公司6家,市值规模约为12.14亿元,上交所主板退市公司16家,市值规模为176.64亿元,无科创板和北交所退市公司。
按退市原因分类,其中共有39家公司触及交易类退市指标退市,占总退市公司比为75%,退市市值规模为391.66亿元;10家公司触及财务类退市指标退市,占比19.23%,退市市值规模为11.44亿元;2家触及重大违法类强制退市,占比3.85%,退市市值规模为7.08亿元,不同于以上公司因为各种原因被强制退市ST亚星(600213.SH)选择主动退市,退市时市值为18.19亿元。
二、退市公司行业分布情况
从行业(申万一级行业分类)退市公司数量分布情况来看,2024年退市公司零散分布在21个不同的行业大类中,包含医药生物、农林渔牧等,其中退市数量排名前五的行业分别为电力设备、纺织服饰、房地产、汽车、通信,五大行业退市公司数量共计23家,约占总退市公司数量的一半。
其中电力设备行业以6家退公司数量稳居退市数量榜首,紧随其后房地产行业中亦有5家公司退市,其中退市同达(600647.SH)因为年报非标,审计机构出具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从而触及财务类退市指标而退市,其余4家公司均因为“连续二十个交易日的每日收盘价均低于 1 元”走向了退市的末路。
不过从分行业退市公司市值分布情况来看,与前一部分的结论有些类似,但也有些区别,汽车、房地产、电力设备、基础化工和商贸零售退市总市值位居前五,其中汽车行业退市总市值为88.47亿元,房地产为80.80亿元、电力设备为44.91亿元,基础化工和商贸零售分别为38.67亿元和24.86亿元,五大行业退市总市值规模为,273.49亿元,占总退市市值规模的六成以上。
退市公司市值分析
退市市值TOP10
2024年10家最大退市公司的退市市值规模合计239.29亿元,占总退市规模近六成,其中广汇汽车作为退市规模最大的上市公司,其退市市值更是遥遥领先。
虽然已经退市,但是具体来看,广汇汽车作为汽车经销行业的龙头之一,常年营收超千亿元,经销网络遍布全国28个省、自治区,虽然在2022年公司有近30亿元的亏损,但在2023年迅速调整后,公司实现营收1379.98亿元,归母净利润3.92亿元。
在今年上半年的微盘股调整浪潮中,广汇汽车股价一度不断创造新低,最后因为股价连续20个交易日低于1元而被强制退市,直到退市时,公司仍有64.71亿的市值规模,截止2024年上半年,其账面上仍躺着66.18亿元的货币资金,如此公司走向退市“末路”,不禁令人惋惜。
退市时市值与上市时市值差
与直接看退市规模不同,2024年退市公司中除广汇汽车、*ST泛海、*ST世茂、海印股份、ST鸿达和ST中南这六家公司意外,其余46家公司退市时市值均低于上市首日市值。
具体来看,摘牌市值与上市首日市值差TOP10可以发现,每家公司都至少跌去30亿以上市值,其中ST贵人和*ST威创两家更是遥遥领先,合计“带走”超150亿市值,不仅给投资者带来巨大损失,也使得市场中的资源未能得到有效使用,极大程度的阻碍了资本市场的有序发展。而当前更严格的上市公司退市标准正是要使得此类公司早早出清,配合更加完善的上市制度,可以使得资本市场的发展更为完善。
企业性质分析
从退市公司的企业性质来看,央企退市公司1家、省属国资控股企业2家、地市国资控股1家、外资企业2家,其余46家退市公司均为民营企业,民营企业退市总市值为365.73亿元,在退市方面,无论从数量还是总规模,民营企业都远远超过国企,退市公司呈现明显民营主导情况。
国有退市:
具体来看,国有企业退市公司仅有四家,分别为*ST亚星(600213.SH)、*ST天成(600112.SH)、退市同达(600647.SH)以及新纺退(002087.SZ),四家公司的退市原因各不相同。
*ST天成是因为连续20个交易日的每日收盘价均低于1元、退市同达则是因为年报非标且被审计机构出具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新纺退则是由于2023年度经审计的期末净资产为负其连续两年财务会计报告被出具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而*ST亚星则是2024年唯一一家选择主动退市的上市公司。
然而作为一家选择主动退市的上市公司,即便不选择主动退市,四年三亏的*ST亚星距离被强制退市也是相去不远。根据公司财务报表可知,公司2023年度经审计的期末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净资产为负值,已被实施退市风险警告,因此若2024年度的期末净资产仍为负值,公司则需要被终止上市。为了更好的保护股东权益,权衡利弊之下,公司选择了主动终止上市,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也是明智之举。
民营企业退市TOP10:
从各公司退市市值规模来看,民营企业退市TOP10中企业退市规模均超过10亿元,其中广汇汽车凭借64.71亿元的退市规模绝对领先。结合前文中的摘牌市值与上市首日市值差来看,作为中国知名的运动鞋服品牌商,ST贵人仍有10.53亿元规模,但由于经营不善、盲目扩张等原因,公司业绩大幅亏损,股价大幅下跌,直至摘牌,较上市首日,公司市值已去83.17亿元,可谓唏嘘。
整体而言,2024年的退市潮体现了监管层优化资本市场生态、保护投资者权益的决心。展望未来,我们期待在更加完善的退市制度下,A股市场能够实现更加健康、有序的发展,为投资者创造更多价值,为实体经济提供更多支持。
附件:2024年A股退市公司名单